77365hh
站内搜索:

园区观察:中国式艺术产业园区的3.0时代

【2016-01-21 16:38:54】【来源:中国经济网】【字体: 】【颜色: 绿

   原标题:中国式艺术产业园区的3.0时代

  2016年1月10日,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举办了“首届艺术产业园区发展论坛”,全国重要的艺术产业园区领军人物几乎全数到场,就艺术区的发展展开了主题演讲与圆桌讨论。本文依据此次论坛的部分内容及独家采访内容,试图对中国式艺术产业园区的发展进行一次梳理。

  

  

  首届艺术产业园区发展论坛与会嘉宾合影

  艺术区1.0:自发聚积的原生态阶段

  上世纪50年代,作为社会主义阵营对中国的援建项目之一,“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在北京开建,当时由东德工程师团队牵头设计的一大片厂房,成为日后中国最具规模的包豪斯建筑群。90年代末,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取代计划经济,国企改制带来了大量空置厂房。

  现任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王彦伶从2000年左右开始主导798的改制工作,从2000年底到2001年,王彦伶一直想把这些厂房租出去换取现金流,为此他在《北京晚报》和《新京报》上打广告,但依然无人问津。在此之前,只有艺术家隋建国在1996年曾租用过798的一间厂房做他的抗战记念群雕。

  2002年,外国人罗伯特提出租用798的回民食堂作为销售艺术图书的商店,作为一个重要的节点,这之后来798租用厂房建立工作室和艺术机构的人越来越多,至2004年,798纯艺术类的租房己有73家。2005年之后,艺术市场出现了井喷式的产业化进程,艺术品价格爆发式增长,国际艺术机构和画廊快速进驻,798艺术区由此形成。以798为代表的第一代艺术园区,还有像上海的M50,这是中国式艺术区的1.0时代,它们的早期发展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因素,特征是自然生长。

  当这些自发聚积的艺术区形成规模并带动区域性发展之后,政府开始发现其积极的社会效应,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大力挺进的过程中,大量传统产业的衰落带来的废弃用地也需要被重新利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创业产业园区的发展概念开始被政府力推,并由此开启了艺术区的2.0阶段,即由政府介入下的规划发展阶段。

  

  

  

  北京,798

  政府介入开发,社区激活

  2015年,上海红坊艺术区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红坊的前身是一片废弃的工业区厂房,后成为一个垃圾分装厂,成堆的垃圾时常遭到被周边居民的投诉,2005年,经投标获得上海市政府规划的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项目,创建了红坊国际公共文化艺术社区,以艺术产业园区的形式开始对这一区域进行换血式的改造。

  “一个好的项目激活一个社区,这个区域带动了大量社会人群,形成活力,这个现象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文化创意产业几乎跟世界是同步的。”——上海红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裁郑培光先生总结说。

  在国外,艺术家聚积形成艺术区的先例已经提供了范例,而在国内正因为有了798等第一代艺术区的出现,政府才有了可以参考的经验,进入到规划发展阶段。在郑培光看来,政府及资本介入下的艺术产业园区,必须能够取得以政府推动部门为首的各方面的价值观共识,才可能得到有力的支持。

  “首要非常重要的是价值观,我们的项目由上海规土局主导,那批政府官员非常有理想,不是简单计算土地价值,而是愿意用十年时间成就一个成果。随着项目的扩大,很多人会介入进来,建筑师看到建筑改造,艺术家看到艺术空间,开发商看到土地增值,资本家看到商业模式,政府看到城市改造,只有大家取了了价值观上的共识,才能激活一个城市复兴的文化品牌。”

  同时,郑培光认为政府介入推动之后的艺术产业园区与原生态的艺术区是有所不同的:“我自己总结艺术产业园区的特点是具有孵化功能,它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作为产业化的园区,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因地制宜,2012年,红坊打造了福州红坊,切入点就是福州当地专属的大漆文化,红坊将其当作艺术创作的手段打造了‘大漆计划’。”

  

  

  

  上海,红坊

  深圳的成功经验:从园区开发到扶持艺术项目

  与北京和上海从1.0迈入2.0的模式不同,以华侨城与蛇口产业园区为代表的深圳艺术区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呈现出政府主导下强大的规模效应,在这种规划发展的园区中,艺术活动的发生很大程度得到了政府及产业园区开发方的推进。

  2015年12月4日,由深圳市政府主办,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承办,以“城市原点”为主题的第六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在历经十个月改造的原蛇口大成面粉厂开幕。深圳市政府和规土委进行合作,从前年开始承办两年一届的“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这是继上一届深双选址广东浮法玻璃厂后,再次来到蛇口。

  1979年,由招商局独资开发的深圳蛇口工业作为中国第一个对外改革开放的工业园区,曾经是深圳制造业的重地,在产业更迭升级的过程中,很多低附加值的制造业陆续离开蛇口,形成园区空心化危机。2000年之后,蛇口开始了从原有工业化发展基础上上的产业转移。

  在早期创意园开发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是始于2007年的“南海意库”项目,对原“三洋厂房片区”的老房子和老仓库进行了改造,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同时,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将之发展成为一个创意集中地。据招商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林先生介绍:“目前,蛇口己经开始向国内其它城市输出‘意库’品牌,去年我们在重庆北培新区做了‘重庆金山意库’,此项目上海红坊也参加了投资。这是蛇口区外的第一个意库项目,13万平米的老厂房,下一步也将在全国其它城市选择类似的项目。”

  

  深圳,蛇口南海意库

  2013年是蛇口工业区面临升级转型的关键一年,而在那年底开幕的第五届深双创下了历届参观人数之最,无疑为蛇口转型发展文化的初期加了一支卓有成效的催化剂。展览过后,招商局打消了原本要拆除广东浮法玻璃厂房的计划,并保留其在深双时的别称“价值工厂”。在举办过2014年新媒体艺术节、2015年文博会蛇口分会场后,“价值工厂”于2015年底宣布正式开园,将成为主打“艺术+科技”、作用于先进制造业的创新型创意产业园。这一届深双展期过半,大成面粉厂在这一个多月里获得了不断上涨的人气和知名度,令其终于摆脱了悬而未决的被拆命运,将会更名为大成文化中心,纳入未来的太子湾文化中心项目。

  

  第六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主展场

  

  深圳,蛇口大成面粉厂

  另一家在深圳做大做强的文化产业园区华侨城,作为一家央企性质的企业,从一开始就把文化效应摆在了市场效应的前面。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总经理刘洪杰说:“一个企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深圳的市场极为发达,肯定不是市场选择让华侨城来做这样一个园区,而是企业自身有需求。华侨城做这件事情,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大家都在谈产业的升级换代、工厂的外迁、土地升值的考虑。在2003年,那个片区是非常成熟的,搞房地产开发是能赚钱的。华侨城做这样一个选择主要因为是央企,在当时那个年代没有想在土地上产生更多的价值,而是希望把我们对于企业文化的理念、对品牌的理念、对优质生活的理念,通过自己的产品展示给大家。在15万平米的土地上,建筑物的面积大概有20万平米左右。我们在做招商的时候,真的没有那么多艺术家资源。03年的时候,大家觉得华侨城做一个艺术园区是因为我们是一个国企,有钱。在进行市场运作的时候,不能只是企业投钱,还是要寻找自己的定位。非常幸运的是华侨城运作了一个独立的当代艺术中心,完全是华侨城自己全资运作,在上海、北京、武汉、西安都设立了分馆。在今年年底,总馆会跟大家见面。通过这样一个机构,完成它在当代艺术领域里应该做的事情。在深圳有非常多的各种门类的设计公司和设计品牌,大概有2万多家。到了2013年,我们又有了新的方向,就是先锋影像和音乐。”

  刘洪杰总结华侨城发展经验:“刚刚谈到规划、招商和运营,可能这些都是战略层面的问题。从规划的角度来讲是华侨城的工作方法。大家现在看到的华侨城是08年就已经确定的规划,这是我们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都要想好怎么做,在空间和容量上都做好了分配。我想强调的是在后期运营过程中所做的努力,比较有意思的是我们每年会把2000万的租金返还到运营上,主要的手段就是策划各种各样的学术性的文化活动,已经形成了很多品牌。我们自己创立了深圳的雕塑双年展,蓬皮杜双年展也做到第三届,2011年做了爵士音乐节。园区的氛围打造需要推动园区的所有机构。要做这个事情,首先要占领高地。要真正投入这件事情,让大家看到做这件事情的好处。”

  

  

  深圳,华侨城OCT当代艺术中心 

  艺术园区3.0时代的“大计划”

  2015年,北京和上海相继启动《城市更新管理条例》,其核心就是建筑的再利用,通过增量发展模式提升城市和国家的竞争力,文化艺术社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此为背景,红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裁郑培光说:“艺术产业园一定要升级。第一代和第二代都是因为产业转型引发的,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又一次的转型,它的背景是城市更新。因为土地价值的实现,我们必须要再干一点什么。艺术园区要成为具有艺术基因的多样性的城市社区,成为新的城市业态。业主和运营商要摆脱二房东的经营模式。目前园区的收入主要来自租金,我们是打着文化的旗号提供增值服务。因为信息时代的到来,这种模式将会随之改变。”

  关于已走过十年的红坊下一步的最新动向,郑培光先生介绍说:“关于未来,应该是更多元的社区平台、更国际的文化社区、更开阔的商业视野、更丰富的艺术活动、更核心的城市空间。园区不可复制,每个城市都要做不同模式。发展是硬道理。过去红坊的这块土地是租赁经营,2012年通过招投拍已经实现土地性质的转性,通过27亿购买了这块土地。更有幸的是我们找到了很好的合作伙伴,都有非常好的资源,同时有非常雄厚的财力。一定要思考再次更新,而且可以大胆更新。只要掌握了内核,不丢掉基因,未来的文化创意园区一定是不一样的3.0版。”

  对于798下一步的发展方向,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彦伶提出了几点,一是尽可能克服园区被商业型地产替代的发展问题,更多专注艺术,专注产业发展;二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利用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交流中心的有利城市优势,推进国际艺术机构的进驻。2015年10月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落地798艺术区创意广场,这也是798即将在未来力争成为文化使馆区的一个发展方向。

  而北京的另一具规模的艺术区尚8虽然没有立足于以画廊为主导的艺术区发展方向,但力推新兴创业公司的进入,在尚8产生了包括“乐视”在内一批年轻的互联网创意公司,以举办密集面向公众的艺术类活动推动整个园区的创意氛围,成为尚8在过去几年当中坚持的一个发展方向。谈到最新的运向,尚8文化集团董事长薛运达说:“去年的12月31号我们签了最后一张单,背景也是国企的重要改革,是我们跟国资委共同运行的。一共收了6个工厂,整个是150万平米,在四环内。谁也不敢提再做一个798,我们自己做了一个艺术8。”

  谈到蛇口的规划,据招商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林先生介绍:“蛇口目前正在建设大型的海上世界城市综合体,力争成为深圳的城市地标和旅游休闲目的地。其中非常重要的是邮轮中心改造项目。1962年法国戴高乐总统曾经使用过的一艘邮轮,1984年小平南巡蛇口视察的时候也住在这艘船上。蛇口海上世界最核心的地块规划了包括蛇口设计博物馆在内的文化中心。建筑面积达到7万平米,投资达到13亿元,邀请日本著名建筑大师桢文彦先生设计。中心还引进了英国的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简称V&A)的设计方案,由李克强总理在访英期间与V&A亲自签订合同。”

  除了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艺术区,目前,包括重庆、徐州等城市也相继在规划艺术产业园区的建立,重庆北碚新区管委会主任王菊梦女士介绍重庆北碚新区发展规划:“一是与招商局蛇口开发区合作把南海意库的模式引进,对13万方的低端厂房进行改造,打造成为南海意库。其次是14万方的北碚新区产业园,把它打造成为纯粹的艺术家集聚区,建立一些艺术空间和艺术馆。另外一个引进建筑设计室做了一些有重庆特色的建筑,重庆的吊脚楼、重庆的坡道,用建筑的符号把它表现出来,聚集建筑设计师和艺术家。”

【责任编辑:苦菜花】
页面功能:【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