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 帅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要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东盟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首要发展目标。泰国以其优越的海洋地理位置、中泰两国长期友好的全面合作关系,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国家和海上丝绸之路第一站。巴基斯坦则是中国周边最为友好的合作伙伴之一,是唯一既是“海丝”又是“陆丝”的国家,战略地位格外重要。2017年12月9日至16日,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和曼谷中国文化中心、巴基斯坦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的“梦想丝路国际行”系列采访活动先后在泰国和巴基斯坦举办。本次活动以“中华国粹助力提升生命品质”为着力点,通过讲座、文化交流和高层采访等多种形式,向泰国和巴基斯坦主流社会和普通民众主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搭建文明交流互鉴、共促民心相通的新平台,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合作。本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与读者分享此次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外事助理张小兰带队的记者团赴泰国、巴基斯坦之行的见闻和感悟。
“今后要进一步促进国相交和民相亲,增进交流互鉴,增强相互文化认同感。”中国驻泰国大使吕健说。曾经,中泰以“欢乐春节”搭建起友谊之桥,分享文化丰收的幸福感与获得感;用“澜湄文化行”联结两国民众,谱写相知相惜、两心相印的动人旋律;如今,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和曼谷中国文化中心合办的“梦想丝路国际行”再次叩响中泰文化交流合作之门。这一次,它以一场热度极高的中医文化讲座拉开大幕,普惠泰国民众的同时,见证中国文化在彼岸他乡水土滋润下的茁壮生长态势。同时,在辗转泰国曼谷、大城多地的走访考察中,在对泰方文化遗产专家、非遗传承人的一次次深入采访中,在与大使、泰方官员们的一场场对话中,中泰文化交流合作的又一次生动实践正扎实展开。
望闻问切
中医文化普惠泰国民众
此行,见面“大礼”即一场现场爆满、广受当地民众欢迎的中医文化讲座。曼谷当地时间12月9日下午,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国际部承办的“梦想丝路国际行”(泰国段)活动暨中医文化讲座活动,在泰国曼谷中国文化中心如期举办。
“活动消息一经Facebook、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名额很快就被预约满了。”曼谷中国文化中心现场工作人员坦言,“像中医这种实用性强并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形式本就在泰国有很好的‘人缘’,如今受欢迎程度更在不断升高。”
“中医理论早在2700年前的春秋时期就已基本形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产生了一大批中医经典著作和中医学大家。中医强调人体是一个整体,强调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中医可以通过人体的表象看到人体机能的变化,并对症下药。”曼谷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张波在讲座前的致辞中指出,中医对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从《易经》到《黄帝内经》,从到《神农本草经》到《伤寒杂病论》,从中国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思到当代人保养身心的妙法,国内知名中医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内科主任秦绍林以“中国文化的生命观和中医的当代价值”为主题,鲜活生动、深入浅出地讲述着“中医究竟是如何看病的”。他从中医的哲学渊源、思维方式讲到中医治病的基本理念与基础原理,并就一些典型病案从中医角度作了充分分析与现场示范。现场百余名听众不仅听得入迷、获益匪浅,还请专家号了脉、开了方子,更对博大精深的中医学充满热情与兴趣。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来自中国的资深中医学专家来泰国开设讲座、义诊,传播中医学知识与文化。”曼谷居民比亚蓬(音译)听了讲座后告诉记者。在泰国工作生活了多年的马来西亚籍华裔黄爱莉则表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希望今后能有更多优质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注入泰国,让更多泰国本地人及在泰国生活的国际友人能在曼谷中国文化中心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花开彼岸
中华文化深扎泰国沃土
泰国以其优越的海洋地理位置、中泰两国长期友好的全面合作关系,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国家和海上丝绸之路第一站。多年来,随着中泰在经济贸易、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频繁交流与合作,“中泰一家亲”的深情厚谊早已深入两国民心。
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作为向泰国民众传播中国文化的窗口,在新的历史时期始终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记者团此行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实地采访曼谷中国文化中心。
“我刚来泰国时,基本上没有几个人知道古筝,如今几乎没有泰国人不知道。”作为泰国公主朱拉蓬的古筝老师,在曼谷中国文化中心工作多年的古筝演奏家李杨向记者讲述古筝艺术在泰国民众中的普及变化过程。李杨介绍,曼谷中国文化中心所开设的古筝艺术班,不仅注重古筝艺术在泰国民众中的基础普及与推广,更把目标定位于从音乐教育的长远角度为学员技艺提高与精进提供不断的支持。“很多泰国学生已经练得相当不错,对于他们的提高进阶需求,我会倾囊相授、一直教下去。”李杨说。
走进曼谷中国文化中心的音乐教室,便听到一曲用古筝演奏的泰国名曲《新年祝福》。这首《新年祝福》由已故泰国国王拉玛九世普密蓬·阿杜德创作,每一个音符都浸染着他对本国民众深沉的爱与祝福。而泰国人用中国古筝演奏泰国名曲,足以表达他们对中华艺术的喜爱与推崇。“中泰之间,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往往能化作融合与共振的共通音符,成为两国民心相通的时代见证。”中国驻泰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主任蓝素红说。
古筝艺术培训班只是曼谷中国文化中心多年来开展中华文化在泰传播、普及、推广活动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国文化部着力打造并面向泰国开展文化交流,展示、传播、推广中华文化的重要阵地,曼谷中国文化中心自成立起,5年来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600余场次,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了中泰文化交流合作,得到了泰国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赞誉。
交流互鉴
让不同的文明展开深入对话
中泰两国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化相通,这为两国文化交流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和环境。记者团此行的另一目的,即与我国驻泰国大使及泰国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官员、文化遗传领域专家展开对话,探讨交流中泰文化领域实践经验,为中泰文化合作交流搭建新平台。
在对泰国文化部文促司副司长巴拉迪·博休的采访中,思想碰撞与相互启发让彼此深感欣慰。“中国非遗保护的四级名录体系、传承人评定机制等实践,为泰国在非遗保护方面提供了可以学习借鉴的重要经验。”巴拉迪·博休说。据他介绍,2009年至2015年,泰国文化部宣布了31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其中传统表演艺术67项,传统手工艺57项,地方文学48项,传统泰国体育活动34项,传统仪式、节日活动35项,自然与宇宙知识40项,语言27项。2016年3月1日,泰国正式颁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案,法案规定成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由文化部部长担任委员会主席,主要负责审查、评估非遗项目,保护非遗项目,防止非遗项目受到损害。
2016年,泰国正式成为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也正式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的缔约国。“目前,我们正在为孔剧向UNESCO申遗做全面准备工作。”巴拉迪·博休说,今后还将进一步与UNESCO、中国文化部、CRIHAP(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等部门与机构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动非遗在世界范围内的保护与传承发展。“为了中泰文化合作更加密切,泰国文化部目前计划将在中国设立泰国文化中心。”巴拉迪·博休补充说。
泰国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善迪·楚金达在书面回答记者采访时说,泰国国家旅游局连续12年与中国文化部共同举办庆祝春节活动,此项目成为了每年中泰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部分。他说,去年的春节活动在隆披尼公园举办,适逢中泰建交42周年,很荣幸中方高层领导也出席了该活动。该活动是中国境外所举办的最大规模的春节庆祝活动,来自泰国各地区的华人齐聚一堂,向参加活动的民众展示各地的风俗民情。此外还举办了云南美食展,让前来的游客品尝。100余名来自中国的演员向泰国观众奉上了精彩的文艺表演。2018年,泰国国家旅游局与中国文化部计划共同举办的春节庆祝活动将比往年更盛大,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中。所举办的活动将有助于泰国民众及游客更深刻地了解中国文化。
在记者团此行中,中国驻泰国大使吕健在接受采访时,高度评价了曼谷中国文化中心对整体外交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中国文化中心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对“梦想丝路国际行”首站选择泰国表示欣喜,对此行的讲座与采访活动在泰国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今后要继续坚持和践行中泰‘一家亲’理念,坚持文化精品意识,把中华文化包容多元的优秀品质、当代中国发展成就、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充分展示给泰国民众,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吕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