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 帅
作为亲密友好邻邦,中国和泰国传统友谊深厚,如今,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发展,“中泰一家亲”的深情厚谊深入人心。近日,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和曼谷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的“梦想丝路国际行”(泰国段)活动在泰国举办。活动期间,中国驻泰国大使吕健接受了记者采访。他从文化外交在当下的重要意义、中泰文化交流品牌项目与机制的积极影响、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阵地作用等方面,分析了新时期中泰文化外交关系的新格局。
“中共十九大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科学论断。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将继续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这必将为中泰关系未来发展提供新机遇和新动力。”吕健说。
新时期重新审视文化外交作用
今年是中泰建立外交关系42周年,但中泰文化交流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两国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化相通,这为文化交流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和环境。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中泰两国间架起一座座文明交流互鉴的友谊之桥。
吕健表示,新时代将继续加强两国高层交往和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增强政治互信和睦邻友好,推动基础设施、高新技术、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等方面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的务实合作,全方位深层次增进人文交流,拓展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努力推动中泰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我们要重新审视文化外交的作用。”吕健在回顾中泰外交史时特别强调文化外交所发挥的特殊意义和重要作用,“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实现对文化外交的跨越升级。在大文化的概念下,站在历史的高度回望过去,我们曾经用体育外交叩响了中泰两国外交的大门。改革开放后期,文化外交以文化手段和内容,促进了泰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消除了泰国民众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解。”
如今,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文化外交的效果充满新期待,文化外交的目标也有了新高度。“要进一步促进国相交和民相亲,增进交流互鉴,增强文化认同。”吕健说。
文化交流合作促两国“亲上加亲”
近年来,中泰两国联手打造了诸如“欢乐春节”“澜湄文化行”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双边及多边文化交流品牌项目,为中泰两国探索深化交流合作新模式不断积累成功经验,也对中泰两国人民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据吕健介绍,泰国多位政要曾在不同场合充分肯定过泰国“欢乐春节”活动在促进中泰两国文化交流以及两国人民友谊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澜湄文化行’则有效加深着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各国人民在艺术、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等方面的相互理解,进一步推进了文化、旅游协同发展,为夯实域内各国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发挥了积极作用。”吕健说。
谈及新时代背景下中泰文化交流与合作所面临的新机遇时,吕健认为,随着两国在教育、旅游、影视、宗教、体育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广度不断扩展,中泰文化交流与合作有着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比如利用曼谷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在‘一带一路’各领域合作中加强中文培训和其他文化项目培训,为两国开展长期深入的合作提供人才支撑;在影视领域,推动两国合拍电影,开展电影节活动,推动文化传播与交流;推动建立澜湄地区佛教交流机制化管理等。
做好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
作为中国文化部着力打造并面向泰国开展文化交流,展示、传播、推广中华文化的重要阵地,曼谷中国文化中心自成立以来不断深耕于中华优秀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推广,对驻在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据了解,曼谷中国文化中心成立5年来,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600余场次,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了中泰文化交流合作,得到了泰国王室成员及政要的热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得到了泰国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赞誉。“它已成为与泰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平台,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一个缩影。”吕健对中心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吕健表示,希望曼谷中国文化中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第一个五年良好工作局面的基础上,继续坚持和践行“中泰一家亲”理念,坚持文化精品意识,同时结合中泰关系实际和泰国人民的文化需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扩大文化宣传效果,把中华文化包容多元的优秀品质、当代中国发展成就、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充分展示给泰国民众,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吕健强调:“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找准文化工作的发力点,进一步整合驻在国的文化资源和力量,利用好主流媒体等有效管道,用泰国民众简单易懂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宣传中国,使中国不仅被泰国人民了解、理解,而且能够为他们所喜爱。这也是文化外交追求的目标。”